张家界夯盏科技有限公司

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

上市公司:讀者傳媒

股票代碼:603999

新書推薦 | 甘肅教育出版社《小學科學教育研究(1949—2019)》

2023-11-08 15:51

微信圖片_20231110154929

潘洪建 劉久成 主編

潘洪建 陳云奔 著

出版:甘肅教育出版社

ISBN 978-7-5423-5663-5

定價:86.00元

前言

我國小學科學教育的歷史可回溯到先秦時期,“六藝”中的射、御、書、術包含著一定的自然名物常識;“六經”中的《詩》“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”,《易》《春秋》中含有較多的自然知識;西漢時期的《急就篇》中包含著大量的生活常識;南北朝時期的《千字文》共250句,其中包括天文、地理、歷史、動植物、農業等知識;宋代的《名物蒙求》介紹了各種自然名物知識,涉及天文、地理、鳥獸、花木、日用器物、耕種操作等領域;明清之際的《幼學瓊林》內容廣博、包羅萬象,被稱為“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”,閱讀該書可了解中國古代諸多天文地理、鳥獸花木、飲食器用等內容。但這些內容更多地屬于自然名物常識,還談不上是真正的自然科學。明代后期,西方科學開始傳入我國,一些傳教士所建學校開始開設科學課程。

我國小學科學課程的正式設置可追溯到1904年的“格致”?!蹲喽▽W堂章程》規定:初小一年級至五年級每周1小時,高小每周2小時。1912年《小學校令》“格致”易名為“理科”,1923年《新學制課程標準綱要》改“理科”為“自然”。 1949年,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,國家政治、經濟、文化、教育、衛生等各項事業百廢待興。改造舊教育,建設新教育,成為當時新中國教育建設面臨的緊迫任務。1950年7月教育部印發了《小學課程暫行標準初稿》,規定:小學三、四年級每周開設常識課,內容包括自然常識基礎與社會常識基礎;五、六年級的常識分科進行,分別開設歷史、地理、自然三科,自然成為小學的基本科目。1955年《小學(四二制)教學計劃(草案)》和1963年《全日制小學教學計劃(草案)》均規定五、六年級開設自然課(一年級至四年級自然常識教育在語文課中進行)。“文革”期間,自然常識課的開設時有時無,各地差異較大。“文革”后期,各地自然常識課教學開始不同程度地恢復。1978年《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學教學計劃試行草案》規定,小學四、五年級開設自然常識課,其內容主要包括自然常識、衛生常識等。1984年《全日制六年制農村小學教學計劃(草案)》規定,農村小學三、四、五年級開設自然常識課,六年級開設農業常識課。1988年《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、初級中學教學計劃(試行草案)》規定,自然課的任務是“使學生初步認識周圍自然界常見的事物和現象,獲得基本的自然常識以及生理衛生常識,培養學生愛科學、學科學的志趣和初步的觀察、動手能力”。其中,六年制小學一年級至六年級均開設自然課,五年制小學一年級至五年級均開設自然課,自然課貫通小學全學段。1992年《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、初級中學課程計劃(試行)》規定,小學一年級至五年級開設自然課,其基本任務是“使學生初步認識自然界常見的物體和現象,初步了解人類對自然的利用、改造、保護與探索,培養學生愛科學、學科學、用科學的志趣和初步的觀察、動手能力,使學生受到愛家鄉、愛祖國、愛大自然和相信科學、破除迷信的教育”。2001年《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》改“自然”為“科學”,科學課開設學段為小學三年級至六年級。2017年《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》恢復小學一年級科學課,一年級至六年級均開設科學課程。 我國的自然教學研究在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階段特征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,由于西方國家封鎖等原因,我國教育研究,包括小學自然教學研究,全面學習蘇聯經驗。蘇聯教育研究成果及其方法、模式引入我因,提高了我國教育研究的起點。但20世紀60年代隨著中蘇關系的惡化,我國教育研究開始走自己的道路,隨后在引進、吸收蘇聯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獨立探索,自主進行自然教學研究。 為了厘清從1949年到2019年這70年來小學科學教育發展的脈絡,揭示小學科學教育的特征,總結小學科學教育研究成果,展望新時代背景下我國小學科學教育研究的趨勢與努力方向,在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后,通過篩選、摘錄和分類處理,我們將70年來小學科學教育研究成果劃分為五個主要方面:課程研究、教學研究、學習研究、評價研究和教師專業發展研究。首先概述其研究歷程,接著分專題綜述70年來的主要研究成果,呈現不同時期、不同學者在不同問題上的主要觀點,并對已有研究進行歸納和評析,最后反思我們走過的歷程,并對進一步研究作出展望。 課程研究包括:科學素養目標研究、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研究、小學科學教材研究、小學科學課程設計研究、小學科學課程實施研究等。 教學研究包括:科學教學過程的理論研究,小學科學目的、任務與功能研究,小學科學內容研究,小學科學教學原則、方法與模式研究,小學科學教學設計研究等。 學習研究包括:科學學習理論研究、科學概念學習及其指導研究、科學技能學習及其指導研究、科學情感學習及其指導研究、科學課外活動指導研究等。 評價研究包括:教育評價的理論基礎研究、教育評價的指導思想與原則研究、教育評價類型與方法的研究、小學科學學習評價的研究、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、國外小學科學教育評價研究的介紹與比較等。 教師專業發展研究包括:教師專業素養基本結構與內容研究、小學科學教師職前培養研究、小學科學教師在職發展研究、小學科學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與途徑研究、小學科學教師發展的國際比較研究等。 本書前言及第一、二、三、四章由潘洪建撰寫,第五、六章由陳云奔撰寫。在編寫過程中,揚州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19年課程與教學論碩士研究生、教育碩士研究生幫助收集、整理了部分文獻資料。該書的出版還得到了揚州大學出版基金的資助,在此表示衷心感謝。盡管我們利用多種途徑努力收集相關資料,但限于水平和經驗,難以完整、準確地反映新中國70年(1949年至2019年)來小學科學教育研究的主要成果,存在疏漏和不當之處,敬請讀者批評指正。 

作者2023年1月

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64號